星期一晚上下班时, Peter特意嘱咐要当心, 楼下正在狂欢呢。原来蒙城冰球队四分之一决赛在Bell中心蠃了波士顿队, 有点儿举城沸腾的意思, 街面上的喧嚣声在八楼隔着厚厚的玻璃都能听到。
下得楼来, Guy街的十字路口上全是车, 交通几乎停滞了, 原来在楼上听到的喧哗是喇叭声, 难怪会那么大声。虽然车多, 人倒没多少-以中国的标准加拿大可以算没人-个个兴高采烈, 身穿球衣, 手里摇着小旗向这里来。地铁站前等车的人比平时多了一倍都不止, 个个喜形于色, 给人的感觉, 是温和的喜悦。地铁里巴士上碰到的球迷也都大致相似, 喜兴而不失温和, 不觉感叹Montrealers的纯朴。
没想到这印象没能延续多久。第二天清晨听广播, 过了午夜肇事者失控, 烧杀掠抢只剩了杀没犯。事后盘点, 烧了五辆警车, 一共毁了十六辆警车, 除了SAQ之外, 被砸的店还有Foot Locker等体育用品商店。当然警察也不吃干饭, 当场抓了十几个, 后面还在陆续抓。可是…
烧了五辆, 毁了十六辆警车.
在蒙城最热闹的地方。
在康大街上。无法想象烈火在Downtown熊熊燃烧的景象。
上一次听到烧车的消息(没能目睹, 只从电视里看到), 是十九年前。真正的原因不明, 至今没有任何知情人出来, 不知我这辈子会不会知道真相。可两次事件无论如何不能相提并论, 背景相差太远, 无法比较。
并不是球迷, 而是专门惹事生非的流氓借机生事, 广播讨论说。人们的反应也大相径庭。有人认为警察窝囊, 只会任着暴徒烧车; 也有人为警察辩护, 认为他们对付群乱有经验, 知道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广播里主持人虽然力挺警察, 倒对周二警察局长的发言极为不满。
无论如何, 周三晚上走右Ste-Catherina街上, 看到SAQ沿街的玻璃都给砸过, 虽然在框上现加了玻璃, 周围的碎碴还是叫人触目惊心。虽然没看到烧警车, 这些窗户见证了那夜的恐怖。再一次证明了群体力量的可怕。
一群刚成年的人, 借着赢球的劲狂饮特喝, 在群体中抱着所谓的法不责众的心理, 破坏性是惊人的。如果这个个群体失控或被利用时, 后果更加不堪设想。远如法国大革命, 大跃进, 近如六四、法轮功。
上次蒙城的冰球暴力发生在九四年, 那年蒙城队拿了Stanley杯。打那以后泳球队就没什么作为, 所以今年球迷和闹事者迫不急待地在quarter final就跳了出来.
如果…后果不可想象. 想象当时的情景, 再多的警察恐怕也无法完全控制群情激愤的场面. 大家都认为自己不会有事时, 破坏是惊人的. 作为一个体育热爱者, 唯一能做到的, 也只是警告周围认识的孩子在这种时候远离麻烦. 可是能有用吗?
Thursday, May 8, 2008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