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上一次蒙城华人网,发现正有人召集前往St-Sauveur的水上公园玩,赶紧报名。组织的宋先生效率很高,很快复了电话。经过几番联系,终于定在星期五出行。
快到十五号公路的五十八号出口时就看见右手边有些很象玩水的游乐设施。可出口出来,路标却指示向左转。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先跟着路标走一走再说。乡下的路越走越荒,不由得心生悔意,寻了个方便地方掉头回到明显似是游乐场的地方。还是不对。不得已反复确认了方向,再次踏上左转的路。这次坚决跟从,不再心生疑虑,很快就到达了水上公园的停车场,早到了半个钟头。
虽然公园十点才开门,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了。我们的人倒是迟迟未到,据说很多人都如我们一般意志不坚定,犯了同样的错误。还好,I’m not the only one(别打我!)不过这些都没有败兴,因为进园的人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看着背着8字形救生圈的小朋友向山上走去时,孩子们都快发狂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去啊?
其实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只是等待时眼见别人享乐,而别人的享乐把等待的每一分钟变得无比漫长甚至遥遥无期,对小朋友来说是多么地残忍啊。
终于进得园子,小朋友们象撒欢的小马,呼啸着直奔放东西最近的缆车,我们在水上公园的第一个ride – Grande Cascades扑去。缆车上到三分之一时突然停了,回头一看,好像有个孩子上缆车前临阵脱逃,大概厮打了一会儿,我们看见两个大人一左一右拽着个十三四岁小黑孩的胳膊终于坐到椅子上,于是缆车又忽悠着升了上去。
其实这个水上公园冬天是滑雪场,缆车自然也是为上滑雪道准备的。事后才醒悟过来虽然不是黑钻石道,高度一点不差。晃晃悠悠上到顶,看到两项游戏:Grands Remous,Grandes Cascades。旁边有小字注释,后者是中级,缓些。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先来中级的。顾名思义,Cascades就是一人坐一个大救生圈,从一个小池塘滑到另一个小池塘里。看到人们顺着水道滑下时水花四溅,欢笑一片,恨不得自己即刻就能跳到水里。
在缆车上看人玩得有趣,到得自己上场,却有了身不由己的无奈。进了潭,就只能靠水流的力量把大救生圈冲到下一个潭里。可潭水流得相当缓慢,而且打漩,不抓住池边的绳索很难到道口滑下去。初进潭时我们还约好了一起走,可我眼巴巴地看着孩子们都下去了,自己却在第一个潭里辗转徘徊了半天,终于等到人满为患后,才被挤到下一个潭里。
享受自由落体的乐趣,关键在于对随波逐流一词的理解。理论上明白要放松自己只是第一步,真正做到是需要不停实践的。其实大家都在实践,所以看到别人翻船就忍不住幸灾乐祸:大胖子翻船令人忍俊不禁 – 其实大胖子无论做什么都能令人发笑 - 那是一种发现别人不如自己时享受到的心满意足。在担心和庆幸中走完一路,赶紧交还救生圈,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锦锦、朱世哲以及同行的张飞早就下来了。各人反应不一,锦锦心有余悸;朱世哲兴高采烈,直叫"好玩";张飞则觉得还可以更刺激些。
感觉还没怎么玩呢,一转眼上午就晃没了。午餐过后,仔细研究了地图,正式开玩。下一站:Riviere Rouge和Riviere du nord,红河和北河。其实两个游戏差不多,都是在有水的管道里自由下落到池塘中。原来那个8字形的救生圈就是为这个准备的。
经历了吓人的Cascades后有点神经,对所有的ride都有点怀疑,生怕太快。经过跟工作人员反复确认后才跟女儿上了救生圈,结果发现是个极好的游戏,速度不快也不慢,就是太短。一下来,女儿就吵吵着要再玩一遍,于是就把另一条河也游了。
根据我们的理解,园子里最刺激的ride应该是排在第一和第二的尼亚加拉瀑布和科罗拉多河。从地形上来看,这两个项目在园子边上,上去居然徒步超过十分钟才看到两个项目分道的地方,光着脚丫走上去真不是闹着玩的。其实尼亚加拉是那两条河的高级版,高了很多(意味着管道长了不少)不说,一进管道便是黑乎乎一片,一点光亮都没有,睁眼和闭眼一个样,倒也省了害怕。自然速度也快了些许,不过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冲出管道时上面的水帘子也许是唯一可以跟尼亚加拉沾点边的东西。
有了尼亚加拉安心,上科罗拉多时没多想。排队的人非常多,一个简单的告示看了三四遍,正确姿势图也看了无数遍,烂熟于心,又耐得十分孩子的叨叨后终于上了皮艇一样的小筏子。为了保险起见,我的墨镜就进了小张的口袋里,免得出什么状况。事后证明此举再正确不过了。
筏子一出行,速度就快了起来不说,拐弯处还直冲到边上。如果没水的话,直接就是飚车的架势。我在后面竭力往后仰,双手死死地抓住把手徒劳地想控制筏子的方向。锦锦更惨,因为是背朝前,只能被动地感受方向,被撞得七晕八素,她就忍不住回头去看,吓得我拼命叫“低头!弯腰!”小丫头很听话,使劲地低头弯腰,却还是在一处转弯地方“哎哟”地叫了出来。
我感觉到麻木,被磕磕碰碰的筏子带着飞快地奔向终点…别的都听不见了,只有女儿不时的“啊”象小银锤一样敲打在心上。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感觉水道平缓下来。未几,两人连筏子扑通落入水池,结束了。
还没上岸,锦锦就委屈地考过来,张嘴就哭:“再也不玩这个了!”
岸上等待的男生却兴奋异常。朱世哲跑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阿姨,太好玩了,我们再玩一次可以吗?”
受尽了刺激的老心再也受不得更多,我就跑去懒人河上漂。锦锦虽然受了惊,恢复起来倒一点不慢,拉着朱世哲去两条河那里再玩过。张飞则说了个让人瞠目的选择:去高级Grands Remous。看来男女确实有差异。别看此张飞并非彼张飞,那个身板腰段都不能比拟,倒是貌似有些胆气。好吧,四人帮就此短暂分手。
懒人河确实适合我这样的懒人。漂在大轮胎上,脚拖在水里,随着微风水流缓缓而下,自己什么都不需做,干脆闭目养神,胡思乱想,周围的人声水流远离,惬意万分,不觉间竟已经绕了两圈。
查了查时间,居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好像我们还有园子另一边的项目没玩。四人帮重新纠集起来,向新的项目挺进。这一次我的担心又成了多余。虽然Tandem River比其他两条河高了许多,速度却是很适合受惊后的母女二人。只是在我们赞不绝口时朱世哲遗憾地说:“不够刺激。”
在上twisters时大家有点分歧。其实twisters就是不用任何器具人直接从管道里滑下水。锦锦在下面观察后说貌似三号的坡度和缓些,决定上三号,两个男生一听自然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上到上面,发现除了三号全都要等,于是小丫头第一个上了三号,然后是小男生,我,最后是大男生。起初还担心速度太快,不敢像前面插队的女生学习助跑。结果到了中间居然卡壳,不得不起身自己一点点向前挪,真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快到出口前,突然后面水流急涌,终于给冲到水潭里。起身才发现哪里是水流,根本就是后面的人到了把自己给推了下去。已经到了下面的锦锦委屈得不行,因为她也给撞了。跟救生员一说,才知道原来是游泳衣的问题。我们二人在游泳衣外套了裙子,摩擦不够。认命吧。
The Manicouagan是最后玩的项目。还是坐在大轮胎上,顺着水道环行。水道接着另一边人造海浪池,推浪器往回推时顺便给这边的水道造浪。如果海浪池那边是冲浪的话,这边就是骑浪,ride the waves。哈,真是好玩,我们转了一圈又一圈,一会儿单人,一会群体,不亦乐乎。
这一天,虽经历了些惊险,但收获了不少欢乐。
Friday, August 22, 2008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