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考那么多学校,潜意识里应该是没有安全感,多撞一家是一家的意思吧,不象kemy和anyi,只给孩子报三家。当初最没有把握考上的就是国际中学,人云该学校非常难,鼓励孩子考,也许是有挫挫孩子娇气的意思在里面。没想到这家学校的成绩是几家中出得最早的,而且干脆利落地就说录取了。一共180个学位,去掉直升的兄弟姐妹照顾之类的,一千多人争一百出头的位置,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说起来孩子考完每一场试下来都有些懵懂,有的说做完了,有的说没做完,不过最有把握的可能是jean-eude,因为逻辑跟ste-anne一样。
当初的忧虑全都做烟散,现在的问题是去哪一家。其实如果经济状况好些,问题也就不成问题。
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Monday, October 19, 2009
2009-10-19 学校的话题说不完
去年看学校没有负担,很有郊游的意思,连玩带看就把很多学校看了个遍,最远到了Brossard的Jean-de-la-Monais。今年锦锦是毕业班,气氛一下子紧张了不少,连去参观漏网学校都是有备而去的,参观不忙,先排队交钱报名,比如说Ecole d’educ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val,比如说Sainte-Anne。不过对孩子来讲,这无非又是一个校外的聚会。锦锦跟萌萌、祎祎聚在一起,知心的话儿说不完,结果萌萌妈想早走都没走成。在原有计划外又报多三所学校,屈指一数,前后三个星期一共六间学校,好家伙,吓一跳。好在孩子心理不错,说道一个周末考四所学校行不行时,居然说“最好一起考,这样答案都没忘,不用另外复习了”。
闹闹哄哄过完九月,就开始考试。Ste-Anne率先,十月四日一早就考,据说有一千多人。孩子考完出来很茫然,只说有两道逻辑题没做完。当时也没太上心,本来Ste-Anne就是作为练兵用的。没想到成绩出来了竟然是个干脆利落的录取,萌萌和祎祎也毫无悬念。因为是第一家,所以总是惊喜。而且这所学校相当不错,也是排名第一不说,最难得的是历史悠久,极其富有底蕴,而且芭蕾班非常合我意。
大考的周末终于到了。十七日:上午国际中学,下午Jean-Eude。十八日:上午Laval国际中学,下午Notre-Dame。意料中的紧张只在十八日出现,因为Laval国际中学一定要到中午十二点半才放人,而且考得十分全面刁钻。锦锦说三十道常识题只知道六道,其它的就乱填了。意外的惊喜是Jean-Eude,锦锦以及星期天上午考的祎祎都说跟Ste-Anne一样。轻松的主要原因是萌萌跟锦锦报名几乎一样(锦锦多报一家Jean-Eude)。两个大胆大个儿的小姑娘一起闯起来,是要比单打独斗让人放心多了。(即使在jean-eude,孩子也碰上了认识的小朋友,所以也还好。)
因着三个孩子都是星期天下午考Notre-Dame,晚上就犒劳两家涮火锅。孩子们念想了一两个星期了,一致否决萌萌妈先去公园放风的提议,直接杀了过来。几个人的战斗力非常强,一大盘虾和鸡翅膀转眼就进了小肚子,连祎祎都没少吃。先是看Naruto Randomness,然后就开玩游戏。
大人们也松了口气,只是还悬心应该进哪个学校。唉,公校还是私校,愿望与能力总是不能统一。
闹闹哄哄过完九月,就开始考试。Ste-Anne率先,十月四日一早就考,据说有一千多人。孩子考完出来很茫然,只说有两道逻辑题没做完。当时也没太上心,本来Ste-Anne就是作为练兵用的。没想到成绩出来了竟然是个干脆利落的录取,萌萌和祎祎也毫无悬念。因为是第一家,所以总是惊喜。而且这所学校相当不错,也是排名第一不说,最难得的是历史悠久,极其富有底蕴,而且芭蕾班非常合我意。
大考的周末终于到了。十七日:上午国际中学,下午Jean-Eude。十八日:上午Laval国际中学,下午Notre-Dame。意料中的紧张只在十八日出现,因为Laval国际中学一定要到中午十二点半才放人,而且考得十分全面刁钻。锦锦说三十道常识题只知道六道,其它的就乱填了。意外的惊喜是Jean-Eude,锦锦以及星期天上午考的祎祎都说跟Ste-Anne一样。轻松的主要原因是萌萌跟锦锦报名几乎一样(锦锦多报一家Jean-Eude)。两个大胆大个儿的小姑娘一起闯起来,是要比单打独斗让人放心多了。(即使在jean-eude,孩子也碰上了认识的小朋友,所以也还好。)
因着三个孩子都是星期天下午考Notre-Dame,晚上就犒劳两家涮火锅。孩子们念想了一两个星期了,一致否决萌萌妈先去公园放风的提议,直接杀了过来。几个人的战斗力非常强,一大盘虾和鸡翅膀转眼就进了小肚子,连祎祎都没少吃。先是看Naruto Randomness,然后就开玩游戏。
大人们也松了口气,只是还悬心应该进哪个学校。唉,公校还是私校,愿望与能力总是不能统一。
Wednesday, July 1, 2009
国庆摘草莓
七月一日是加拿大日,也就是加拿大的国庆。不过在魁省虽然放假,因着是搬家日,气氛淡很多。
不过放假总比没有强,加上一直听说摘草莓,今年终于得以凑个热闹。
接近目的地,路边农田里满是人弯着腰在劳动,知道走对地方。进了农场 - 很简陋 - 就是几个人在那里招呼客人,堆了很多筐子,一个7.5刀,装4公升。锦锦一定要自己一个,于是我们两个人就各取一个,然后就等拖拉机把我们拉到很远的地里去。
第一次见到草莓丛,很新鲜。可惜去得晚了,只有指头大小的草莓,大约是前面的人不屑得摘才留下来的。Kemy比较醒目,自己选择了地方,带着Joey和Bruno渐行渐摘渐远。锦锦一路要向另一边跑,我就跟着她身后。看着孩子在田垄上跳跃,又一次意识到孩子在长大,离家的日子在逼近-当初母亲的无奈也没什么两样,而自己却是迫不及待地奔向社会,未曾回头。
虽是下午时分,却是艳阳高照,没有云彩,阳光照在身上火辣辣地,想来回去后又添一层颜色。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收获了两筐颜色鲜艳的草莓和一身阳光,非常地闲暇舒适。
不过放假总比没有强,加上一直听说摘草莓,今年终于得以凑个热闹。
接近目的地,路边农田里满是人弯着腰在劳动,知道走对地方。进了农场 - 很简陋 - 就是几个人在那里招呼客人,堆了很多筐子,一个7.5刀,装4公升。锦锦一定要自己一个,于是我们两个人就各取一个,然后就等拖拉机把我们拉到很远的地里去。
第一次见到草莓丛,很新鲜。可惜去得晚了,只有指头大小的草莓,大约是前面的人不屑得摘才留下来的。Kemy比较醒目,自己选择了地方,带着Joey和Bruno渐行渐摘渐远。锦锦一路要向另一边跑,我就跟着她身后。看着孩子在田垄上跳跃,又一次意识到孩子在长大,离家的日子在逼近-当初母亲的无奈也没什么两样,而自己却是迫不及待地奔向社会,未曾回头。
虽是下午时分,却是艳阳高照,没有云彩,阳光照在身上火辣辣地,想来回去后又添一层颜色。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收获了两筐颜色鲜艳的草莓和一身阳光,非常地闲暇舒适。
Sunday, April 12, 2009
魁省枫糖节
虽然今年冬天比去年好过很多,还是少不得在室内闷着。所以气温刚一转暖,就有人忍不住跳出来想到室外走走。而这时节,又正好是采集枫糖浆的季节。
既然枫树叶上了加拿大国旗,自然少不了枫树糖浆。每次开车去美国,总会在边境免税买些价值不菲的(不大一瓶一般都在10刀左右)枫糖浆回去送人,其实更多时候是因为那些各式漂亮的瓶子。魁省是农业大省,自然少不了枫糖浆。专门有个县就叫做枫糖浆县,离魁北克城很近。每年三、四月的枫糖季节,还发展出枫糖节来,连带着让人品尝魁省独特的欧洲风情。
这次我们去的农场在Rigaud,出岛20来分钟就到了。尽管下了一周的雨,到了复活节星期五,天气好得不得了,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暖风,让人忍不住要到户外呼吸一番新鲜空气。而一到农场,就闻到了大自然的气味:马味...马粪味。果然,一出停车场就看见了两匹高头大马拉着的马车,上面坐满了人。两匹马真是高大,好像骆驼也就是这个个头了。正对着的房子最大,右边的房子写着是商场,左边房前有一堆篝火,临屋搭出个棚子,有一排象新疆烤羊肉的架子,只是里面是冰,把枫糖浆倒上去放凉,然后用个冰棒棍搅裹几下,就成了棒棒糖似的东东,专门供人品尝。一路走过去,除了小朋友人手一棍外,不乏大人边走边舔。另一个奇景则是每棵树腰上都挂了个铁皮小箱子,锦锦老练地说“那是收集树浆用的”。果然,掀起盖子,就看见一个小小的导管正往铁皮箱里滴水呢。
正门进去,不少人在排队。这家农场很有名,叫Sucre de la montagne,山里的糖。小小的门厅里有一个巨大的老式壁炉,侧上方还有一张完整的熊皮,貌似是真的,非常夺人眼球。柜台边的小门通往一个巨大的餐厅,木制长条桌凳就像公社集体食堂一般坐得满满当当的。虽然人声鼎沸,还是不会错过那些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譬如一个满面白胡子的老头,穿上红衣服十足就是个圣诞老人;再比如,身穿欧洲农庄长裙的胖酒吧女侍者,或是黑衣缠花腰带的男侍者在昏暗的灯光下穿梭,加上人声掩盖不住的煤气灯的嘶嘶声,恍若置身于郝思嘉的舞厅。
不过我们没有马上跳进大食堂,因为马车两点到四点停开。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步路,那么大个的马怎么也得过过瘾。坐过马车后,大约是肚子饿了,闻着面包香味就进了面包房,才发现是跟旁边的房子是通着的。走进去,是一个大壁炉接着个巨型大澡盆,上面白雾缭绕,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香。里面两人穿着藏青色工作服的男人很高兴有那么多人来参观,大概看我们是东方人面孔,非要问我们从哪里来,说蒙特利尔还过不了关。知道我们是第一次参观枫糖节,就扯开嗓子介绍枫糖浆的制造过程。
原来采枫树浆的季节只有大约三十天的时间,也就是在一开春的化冻季节。采集来的枫树浆就倒到大澡盆里熬,待熬够一定时间水汽蒸发殆尽达到一定温度后,糖浆就熬成了。之后就倒入带有过滤网的糖浆桶,再行分装成瓶。最让人吃惊的是,需要四十桶树浆才能熬出一桶糖浆来,难怪枫糖浆价格不菲。
再回到大厅,居然还又再等了一会儿才得进去。闻着大厅里的香味,恨不得从嗓子眼里伸出只小手来抓住那缕香气才好。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
据马车夫说,这家农场是当地最大的雇主。
既然枫树叶上了加拿大国旗,自然少不了枫树糖浆。每次开车去美国,总会在边境免税买些价值不菲的(不大一瓶一般都在10刀左右)枫糖浆回去送人,其实更多时候是因为那些各式漂亮的瓶子。魁省是农业大省,自然少不了枫糖浆。专门有个县就叫做枫糖浆县,离魁北克城很近。每年三、四月的枫糖季节,还发展出枫糖节来,连带着让人品尝魁省独特的欧洲风情。
这次我们去的农场在Rigaud,出岛20来分钟就到了。尽管下了一周的雨,到了复活节星期五,天气好得不得了,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暖风,让人忍不住要到户外呼吸一番新鲜空气。而一到农场,就闻到了大自然的气味:马味...马粪味。果然,一出停车场就看见了两匹高头大马拉着的马车,上面坐满了人。两匹马真是高大,好像骆驼也就是这个个头了。正对着的房子最大,右边的房子写着是商场,左边房前有一堆篝火,临屋搭出个棚子,有一排象新疆烤羊肉的架子,只是里面是冰,把枫糖浆倒上去放凉,然后用个冰棒棍搅裹几下,就成了棒棒糖似的东东,专门供人品尝。一路走过去,除了小朋友人手一棍外,不乏大人边走边舔。另一个奇景则是每棵树腰上都挂了个铁皮小箱子,锦锦老练地说“那是收集树浆用的”。果然,掀起盖子,就看见一个小小的导管正往铁皮箱里滴水呢。
正门进去,不少人在排队。这家农场很有名,叫Sucre de la montagne,山里的糖。小小的门厅里有一个巨大的老式壁炉,侧上方还有一张完整的熊皮,貌似是真的,非常夺人眼球。柜台边的小门通往一个巨大的餐厅,木制长条桌凳就像公社集体食堂一般坐得满满当当的。虽然人声鼎沸,还是不会错过那些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譬如一个满面白胡子的老头,穿上红衣服十足就是个圣诞老人;再比如,身穿欧洲农庄长裙的胖酒吧女侍者,或是黑衣缠花腰带的男侍者在昏暗的灯光下穿梭,加上人声掩盖不住的煤气灯的嘶嘶声,恍若置身于郝思嘉的舞厅。
不过我们没有马上跳进大食堂,因为马车两点到四点停开。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步路,那么大个的马怎么也得过过瘾。坐过马车后,大约是肚子饿了,闻着面包香味就进了面包房,才发现是跟旁边的房子是通着的。走进去,是一个大壁炉接着个巨型大澡盆,上面白雾缭绕,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香。里面两人穿着藏青色工作服的男人很高兴有那么多人来参观,大概看我们是东方人面孔,非要问我们从哪里来,说蒙特利尔还过不了关。知道我们是第一次参观枫糖节,就扯开嗓子介绍枫糖浆的制造过程。
原来采枫树浆的季节只有大约三十天的时间,也就是在一开春的化冻季节。采集来的枫树浆就倒到大澡盆里熬,待熬够一定时间水汽蒸发殆尽达到一定温度后,糖浆就熬成了。之后就倒入带有过滤网的糖浆桶,再行分装成瓶。最让人吃惊的是,需要四十桶树浆才能熬出一桶糖浆来,难怪枫糖浆价格不菲。
再回到大厅,居然还又再等了一会儿才得进去。闻着大厅里的香味,恨不得从嗓子眼里伸出只小手来抓住那缕香气才好。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坐下,
据马车夫说,这家农场是当地最大的雇主。
Subscribe to:
Posts (Atom)